铜基氧载体的微观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
编号:37 稿件编号:58 访问权限:仅限参会人 更新:2023-03-22 10:39:52 浏览:362次 口头报告

报告开始:2021年08月10日 14:00 (Asia/Shanghai)

报告时间:15min

所在会议:[P] 大会报告 » [2] 分会场一:反应器设计及系统优化

暂无文件

摘要
由于过往研究中没有很好的排除动力学影响因素,研究者得到的氧化还原的反应活化能的变化跨度极大。采用高径高比的坩埚可有效消除坩埚内的气体扩散,减小动力学的测量误差。在四步氧化机理的基础上,采用晶粒-体相缺陷输运模型,充分考虑颗粒粒径多分散性、气体扩散、缺陷扩散、反应速率和颗粒烧结等可能的动力学影响因素,有效辨识了铜氧化过程的反应机制,发现铜的氧化过程并非由产物层中的缺陷扩散所主导,而是由气固界面上的表面反应速率所控制;发现在大多数空气反应器工况下,晶粒尺寸为220~300 nm的铜颗粒表现出最佳的氧化性能。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分别对CO燃气分子的吸附反应、表面反应、脱附反应、体相离子扩散进行机理分析并获取动力学参数,多尺度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可以描述实验过程中氧化铜与CO的还原反应过程。同时发现,颗粒还原反应速率随着颗粒尺寸和晶粒尺寸的增加而单调降低,这是由于CO气体在颗粒内部浓度分布均匀,属于表面反应控制机制;颗粒内部不存在从表面反应控制机制到内扩散控制机制的变化,解释了氧化铜颗粒不存在最优晶粒尺寸的现象。
对含硫、含氮气体组分与CuO颗粒的详细作用机制进行探究,通过构建H2S-COS-CuO体系的简单反应模型,发现COS、SO2、CuxS的生成优先级一般遵循COS> CuxS> SO2的顺序。辨析化学链燃烧中NH3/HCN和N2/NOx之间的内在关联关系,建立了复杂气氛下HCN-NH3-NOx的基元反应动力学模型。
关键字
化学链燃烧,密度泛函理论,铜基氧载体,氧化还原,动力学
报告人
郑朝和
华中科技大学

稿件作者
郑朝和 华中科技大学
赵海波 华中科技大学
发表评论
验证码 看不清楚,更换一张
全部评论

联系我们

会议联系人

李志山(昆明理工大学):15288138804,563167750@qq.com

李丹阳(昆明理工大学):18708731314,707324485@qq.com

孙佳妮(会议服务):15201086188,scarlett@aconf.org

 

大会秘书长

祝   星(昆明理工大学):13987129614,zhuxing2010@hotmail.com

李孔斋(昆明理工大学): 13648857565,kongzhai.li@aliyun.com

 

登录 创建账号 注册缴费 提交论文